营山县绿水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绿水镇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各村(社区)委员会、镇级各部门、驻镇各单位:
《绿水镇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经镇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营山县绿水镇人民政府
2025年5月13日
绿水镇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关于防灾减灾重要论述和部署要求,切实做好绿水镇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绿水镇实际,制定本防治方案。
一、2025年度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段
(一)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区内工程地质岩组80%以上为层状较软变质岩组,基岩节理裂隙发育,风化强烈,表土层厚3m-20m。山区削坡建房户是汛期山体崩塌和滑坡灾害的重点防范区段。
(二)页岩地区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隐患区。以层状较硬碎屑岩组为主。基岩风化中等,节理裂隙发育。
(三)新修筑的山区公路、山区建房。由于劈山开路,依山削坡建房,改变了原始地地形和地质结构,仍有部分边坡开挖尚未加固,汛期易发生边坡崩塌、滑坡、泥石流而造成人员伤亡。在汛期,对边坡角大于30度的花岗岩和变质岩强风化地段,需加强巡视、监测和预报。
(四)地质灾害监测点和各村(社区)摸排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二、防治方案
(一)开展汛前调查与汛期巡查。
1.汛前调查。各村(社区)在汛期前组织人员,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险情进行调查,核实危险点、危险区段的位置、类型、规模、成因及危害等情况,落实预警、疏散、应急抢险等预防措施和监测防灾责任人,并制订本辖区年度防治方案。
2.汛期巡查。各村(社区)、各部门(单位)在汛期要组织人员对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段和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及山区削坡建房户进行巡查,重点检查防灾减灾措施、群测群防网络、监测责任制、汛期值班制、险情巡视制和灾情速报制的落实情况,对新发现的隐患点,要造册登记,并落实监测责任,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应急准备与避险。
各村(社区)要结合本辖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情况,制定具体的避险、抢险、救灾方案,备好必要的抢险救灾力量和器材物资。地质灾害危险点如出现险情扩大、加剧变异、有其他明显征兆或者接收到四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时,要组织人员,立即疏散和妥善安置受威胁群众,并作好抢险救灾的临战准备。
(三)抢险与救灾。
灾情发生后,各村(社区)、各部门(单位)要立即按既定方案和分工组织抢险救灾,及时上报灾情,并做好灾后重建工作。自然资源所要迅速查明灾害范围、活动情况、发展趋势,圈定危险地段,加强现场监测指导,参与抢险救灾;卫生院要迅速组织医务人员抢救伤员;镇相关职能部门要保证抢险救灾的后勤急需,并尽快恢复被破坏的有关设施;派出所要维护好灾害发生地的公共秩序;民政部门要做好受灾群众的转移、安置和抚恤等工作。
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村(社区)、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按照文件要求,认真抓好本辖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面安排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实行一把手负总责,主管领导直接负责、挂点领导包片包点负责制。全面做好监督管理、监测预报、物资筹备、资金落实等各项防灾准备工作,做到领导有力,责任明确,坚决杜绝失时误事的现象发生。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汛期是地质灾害的高发期,也是全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点防范期。各村(社区)和绿水自然资源所汛前需对危险等级高、可以采取治理措施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逐一排查,确定方案,限期治理,对难以治理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由镇人民政府实施搬迁、避让措施。汛中要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积极开展巡回检查,及时协调解决防治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落实防治责任,强化防治措施。
(三)落实经费,加大投入。镇政府向县自规局争取排危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专款用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日常管理,突发性地质灾害的调查处理,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报及治理工作。
(四)加强宣传,抓好培训。各村(社区)、各有关部门(单位)要积极开展以《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宣传和地质灾害监测预防知识的宣传活动,并把宣传和培训工作结合起来,重点宣传、培训受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的村(社区)、组及农户,提高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及自救自护能力。
(五)强化监督,严格管理。绿水镇地质环境比较脆弱,地质灾害易发区面积大,人为引发的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对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的工程建设,职能部门必须要求建设单位在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未按规定进行评估的要进行依法处理,遏制人为引发地质灾害事故的发生。
(六)完善网络,科学预防。各村(社区)、各有关部门(单位)对目前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建立镇、村、组三级群测群防监测网络,落实监测领导责任和具体监测人员责任,要将涉及地质灾害防治内容的“明白卡”发到受威胁群众手中,加强监测,提高成功预报率。同时各村(社区)、各有关部门(单位),要组建多功能的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小分队,抓好培训和演练,做到应急抢险措施到位。对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应编制“防、抢、撤”方案,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